酷冷至尊CoolerMaster MWE Gold V2 650W评测
1. 介绍,评价及总结 Intro, Rating & Conclusion
GX系列是酷冷至尊这两年卖得最好的铜牌电源,别看它的型号有个G,其实它是80Plus铜牌标准的电源,再往高端的对位规格入门金牌电源则是MWE Gold系列。MWE Gold系列是酷冷至尊CoolerMaster在2017年推出的产品。
到了2018年,恰逢Intel推出新的ATX12V 2.52标准,CPU和显卡功耗都在逐步上涨,各家老产品面临需要升级换代的境地。此时网上也爆出一些对这个产品不满的声音,不知道是不是也与硬件升级有关。总之,酷冷在19年已经规划了新一代的MWE金牌的打算,只不过新的产品上市时间还是有些稍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到了2020年,酷冷至尊终于推出了MWE Gold系列的改良加强版,即本文测试的新一代MWE Gold V2金牌系列,用于取代旧版本MWE金牌。
MWE Gold V2在包装盒和本体侧边有明显的V2字样。相比前代产品,酷冷至尊MWE Gold V2新增的特性包括增加850W机型,覆盖550-850W瓦数段,全系列提供双CPU供电接口,支持Intel ATX12V 2.41标准,兼容部分2.52标准特性,拥有更低的风扇噪音,提高了5VSB待机和整体的输出能力等等。
在方案上面,酷冷至尊MWE Gold V2金牌采用的是主动PFC+全桥LLC谐振+同步整流+DC-DC技术,通过80Plus金牌认证,采用台系电容和全黑扁平线直出设计。定位低于V系列金牌,高于MWE Bronze铜牌。
酷冷至尊MWE Gold V2金牌采样了不错的方案,能满足游戏玩家对高瓦数、多CPU供电接口的需求。但基于定位出发,酷冷至尊MWE Gold V2金牌没有过多追求一些高端电源的特性,一部分用户是不需要太多的特性的,只需要电源性能稳定、价格低廉。MWE Gold V2 850W、750W、650W和550W的官方零售建议价格分别为759、599、499和399元人民币。
我们本次评测的是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通过第后续章节的测试,FCPOWERUP对它的全面评价如下:
细分项目评级 Evaluation | |
---|---|
外观及附件/ Case, Packaging & Exterior | B+,直出线,机身长度14.5cm |
做工用料 / Build Quality | C |
转换效率 / Efficiency | B |
电压稳定性 / Voltage Stability | A+ |
纹波噪声 / Ripples | C+ |
保持时间 / Hold-up time | C |
动态性能 / Dynamic | A- |
显卡兼容性 / GPU Compatibility | FCPG 2020 A |
保护功能 / Protection | A |
发热噪音 / Cooling & Noise | FCPN 2020 B-, 57.1dBA@Full Load |
价格 / Price | A,MSRP:499元 |
质保 / Warranty | C,5年 |
FCP 级别 / FCP Performance | T4 |
鉴于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在测试中表现可以,无挂科项目,电压稳定性、动态性能、保护功能都拿到不错的评价,但由于它属于中低瓦数,不具备全模组、轻载风扇停转、日系电容和一线晶体管等高规格元素,在级别、定位的评定会受到影响,最终获得FCPOWERUP T4 不错 级别电源评定。据悉酷冷至尊后续还会推出高瓦数全模组的MWE Gold V2,按MWE Gold V2 650W的表现,预计高瓦数全模组版本可以拿到更高级别的评价。
噪音方面,得益于较好的散热设计,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的满载噪音为57.1dBA,无啸叫,获得FCPN 2020 B-级认证。显卡兼容性方面,最高通过了i9 9900K+RTX2080Ti组合的测试,获得FCPG 2020 A级认证。
FCP电源评级系统参考 | |
---|---|
T0.5 | 终极/传奇/肌肉/ Ultimately / Legendary / Muscle,千瓦以上,须具备T1级性能,白金以上效率 |
T1 | 大师级/ Master / Dominating,中高瓦数,性能顶尖,同档次鲜有对手 |
T2 | 高端/ Professional,中高瓦数,性能出众,金牌及以上 |
T3 | 甜点/主流推荐/ Sweet spot ,性能优秀,主流方案,模组接口设计 |
T4 | 不错 / not bad,性能不错,没有短板,无效率级别要求 |
T5 | 用爱发电/Bad,性能非常普通甚至有缺点,无效率等级要求 |
T6 | 别买/Don’t buy rubbish |
T0 | 超稀有/特殊用途/ Ultra Rare / Special,独立于常规品,必须具备T1级性能且是特殊或非零售品 |
优点:
– 价格不错;
– 纹波控制还行;
– 发热控制不错;
– FDB轴承风扇;
– 保护功能到位;
– 电压稳定性优秀;
– 80Plus金牌效率;
– FCP Noise噪音认证B-级;
– FR4双面板PCB,做工不错;
– 提供1拖2,共2个CPU供电接口;
– 兼容部分Intel ATX12V 2.41标准;
– FCP Gaming Ready显卡兼容性认证A级;
不足:
– 风噪有较多低频分量,即嗡嗡声稍明显;
– 风扇转速的调校有调低的空间,以降低噪音;
注意:
– 无风扇停转模式;
– 直出线设计,非模组化;
2. 外观及规格 Packaging & Spec
2-1. 外包装、外观 Packaging & Exterior
型号: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
电源本体规格、长度:ATX、14.5cm
出线方式:直出线 Fixed Cables/Native Cables
外包装规格描述规范 :✓
包装减震措施:珍珠棉 :✓
电源本体保护:塑料袋
线材收纳包 :×
开机检测工具:×
中文安装指南 :✓
魔术贴扎带 :×
尼龙扎带 :×
安装螺丝: ✓
特殊配件:×
RGB支持:×
防潮剂:✓
由于是直出的入门金牌,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并没有带太多的附件,不过减震方面使用了厚度足够的珍珠棉进行保护,防护还是到位的。
附件方面,只有说明书、AC电源线、安装螺丝、防潮剂。附件加料是要加钱的,并且不影响电源本身性能,去掉一些增值的附件可以降低成本和产品零售价。
2-2. 线材配置 Cables
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的线材都是原生直出线。
主板24Pin线材61cm,线缆为18AWG+20AWG混合规格。
CPU接口在同一根线材上,共计2个EPS12V/ATX12V 4+4CPU接口,长度分别是60cm、72cm,线缆为18AWG规格。
PCIE接口有2组1分2接口,共计4个6+2Pin PCIE接口,长度分别是55cm、67cm。
纯SATA接口为2组,每组提供4个SATA接口,都包含3.3V电压,共计8个SATA接口。
大4Pin(Molex)接口提供了一组,4个接口。
AC线材为C13转中国3脚插头,1.5米标准长度,线径为3 x 0.75mm²。
更具体的线材规格可以参考下方规格表。
2-3. 电源规格 Spec
3. 拆解及分析 Teardown & Component analysis
通过和手上的上一代MWE Gold进行对比,发现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使用的还是同样的方案,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而来。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是基于On Semi NCP1654+Champion CM6901控制的主动PFC+全桥LLC谐振+12V同步整流+DC-DC方案。
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内部总览。
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使用了鸿华的HA1225M12F-Z ( 12V,0.45A ) 风扇,7片叶片,属于中等转速型号,FDB轴承。
AC插座后方焊接了一对Y电容、一颗X电容、AC开关、保险管,电源的AC输入L、N两条线穿过一个磁环再焊接到主PCB。
取出主PCB,外壳对应PCB背面12V同步整流MOS和5VSB整流管位置贴有导热垫,用于把热量传导到外壳,借助外壳进行散热。在后续的发热实测环节证实这一措施对降低正面元器件的温度有明显的作用。
主PCB上的EMI电路,从AC接线输入端开始看起,从右往左依次是蓝色的MOV压敏电阻、X电容、共模电感、X电容、共模电感、Y电容一对。
整流桥规格GBU15J ( 600V / 15A ),安装有一片散热片,焊盘有另一个空位留给第二枚整流桥应对高瓦数型号使用。
主电容为台湾金山Chinsan Elite PL系列, 470μF/400V/105℃/2000℃,包括后面的输出滤波电容也都是来自金山。
高压侧的散热片上有3枚管子,从右往左分别是PFC MOS、PFC二极管,已经被PFC电感和其他元件遮挡,不过没关系,还是能看到型号。
其中:APFC MOS为2x NcePower新功率电子, NCE65T180F (650V / 13.2A @100℃ / 0.18Ω ),TO-220绝缘封装。
PFC二极管为 1x ON Semiconductor, RHRP1560 ( 600V / 15A @150℃ )。
LLC开关管为4x Jilin Sino吉林华微电子, JSC9N50FC ( 500V / 5.7A @100℃ / 0.75Ω ),TO-220绝缘封装。
主变压器规格ERL39。
主变压器侧方的散热片为12V同步整流电路的散热片,散热片下方有4×470μF/16V的固态电容作为12V输出滤波,固态电容和旁边的其他电解电容都来自台湾金山。
12V同步整流MOS为2x Excelliance MOS, EMP16N04HS ( 40V / 100A@100°C / 1.6mΩ )。上面提到过,借助导热垫将热量传导到外壳底部,通过两个方向进行散热,取得不错的效果。旁边的空焊盘同样是为了应对更高瓦数的型号。
DC-DC子卡,跟后方的输出线材中间使用了铜箔麦拉片进行隔离屏蔽。
DC-DC电路的主控为uPI Semi, uP3861P,5V和3.3V各2枚Excelliance MOS, EMB06N03A (30V/50A/@100℃/6mΩ)。
输出线材处理,输出线材的每一组都使用热缩管和金属环扎好再过锡炉,绝缘处理得当。
输出线材的焊接处理,应该是为了美观程度考虑,补焊量稍微有点少,
主PCB背面,整体来看做工不错,主控IC和管控IC有一部分在PCB背面。
PFC主控IC,On Semi NCP1654 ( PFC )。
LLC主控,CM6901XT6X
管控IC,IN1S313I-DAG,搭配Diodes AS393A
5VSB主控,Excelliance MOS, EM8569C
4. 测试 Tests
想了解我是如何测试电源,以及测试的电源参数有何意义,可以阅读FCPOWERUP电源测试标准文章『我是怎么测试电源的』,本篇测试基于极电魔方电源测试标准1.6。
测试标准1.6版包含开箱图赏、电路拆解分析、电压稳定性、转换效率、满载热成像、风扇转速、交叉负载、纹波测试、保持时间测试、浪涌电流测试、开机波形(开机时序)测试、保护功能测试和动态测试等项目,涵盖了Intel PSU DG 1.42电源设计指导的绝大部分内容,并且新增了噪音和啸叫分析(FCPN 2020,FCP Noise Analysis)。
根据实际的PC游戏使用需求,500~850W电源加测FCP 电源–显卡兼容性测试认证项目(FCPG 2020,FCP Gaming Ready Certification),噪音分析和显卡兼容性测试都是独家提供的项目。
静态均衡负载数据汇总,负载调整率和电压偏移只计额定功率内的数据。
4-1. 电压稳定性 Load Regulation
Intel ATX12V规范中对于各组电压的输出范围有着明确的要求,在整个负载范围内,+12V、+5V、+3.3V和+5Vsb的输出范围应不超过±5%,对-12V的要求则是±10%。
12V电压负载调整率0.22%
5V电压负载调整率0.45%
3.3V电压负载调整率0.57%
4-2. 效率 Efficiency
230V效率,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 100W-满载平均效率91.68%,峰值效率92.37%@300W,90.9%@650W。
115V效率,88.17%@100W,峰值效率90.75%@250W,88.31%@650W。
4-3. 空载及轻载 No-load & Light Load Test
短接PS-On开机消耗8.38W。
轻载测试分别为电源DC输出14.2W、30W、50W、75W和100W。
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在30W~100W范围内的平均效率为85.09%。
4-4. 风扇转速、噪音测试、温度 Fan Speed, Noise, Temperature
4-4-1. 风扇转速 Fan Speed
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的风扇来自鸿华HA1225M12F-Z,从后缀可以判断是FDB轴承,7片扇叶,120mm规格,工作电压12V,电流0.45A。
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没有手动温控切换功能,全靠电源自动控制。没有轻载风扇停转Fanless功能。
测试环境温度为26℃。
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起转转速760RPM,一直保持这个转速直到500W,之后逐渐加速,到满载时达到1630RPM。
4-4-2. 噪音分析 Noise Analysis
噪音分析项目分别测试电源输出100W(桌面应用)、400W(游戏模式)、满载模式三档。使用0噪音的电阻负载,在低底噪环境下,输出指定的功率10分钟以上,待风扇转速稳定之后,在距离电源进风口10cm的位置对电源噪音进行测量。
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在开机到~500W时风扇都保持在800RPM左右,噪音值都在34.5dBA的水平,比较安静。
在650W满载情况下风扇转速提高到1630RPM,此时声压值为57.1dBA,8kHz~20kHz极高频部分没有异常,无高频啸叫风险。但低频部分到250Hz有最高接近40dBA的噪声,实际听感有嗡嗡声,为风扇带来的噪音。
4-4-3. 满载温度 Temperature
测试为满载10分钟之后关掉电源瞬间,移走风扇,拍下热成像图。室温26℃。
内部的发热情况:
框1 电源内部PCB整体发热,最高温度78.8℃,平均温度41.4℃。
框2 PFC级,最高54.8℃左右,平均38.3℃
框3 主电容,平均36.7℃左右,离谐振电感还有一点空间;
框4 LLC级,最高温度77.6℃,平均温度47.4℃;
框5 12V同步整流部分,最高78.8℃左右,平均50℃左右;
框6 DC-DC子板,平均43℃左右;
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的主变压器最高温度保持在78.8℃左右,表现不错,综合以上的拆解和风扇转速测试部分,可以认为Layout布局设计有比较低的风阻,同时PCB背面贴有的导热贴对散热起到不错的作用。在这样的温度表现下,风扇的转速可以再调低,以降低风噪。
4-5. 5Vsb待机 5V Standby
Intel ATX12V v2.4规范中对5Vsb的要求为:待机空载消耗小于1W,在0.1A、0.25A、1A的负载下转换效率应该高于50%、60%、70%。欧洲ErP Lot 6 2013节能规范要求45mA下效率必须高于45%。
5Vsb电压:
4-6. 交叉负载 Cross-Load Test
交叉负载是按Intel ATX12V 2.52、SSI EPS12V 2.92电源设计指导规范,结合高功耗核心CPU和高功耗独立显卡、低功耗的ITX/STX平台所设计。
测试总共分为7个档:
为了方便理解,提供了下图的12V-5V/3.3V交叉负载图表,读者可以得知测试的7个档是什么样的输出功率比重。下图的X轴为12V累计的输出功率,Y轴为5V+3.3V的累计输出功率,处于不同位置的时候,12V和5V+3.3V所输出的功率比重也有所不同,对应上表说明的不同工况,以考验电源的电压稳定性。图例是基于850W型号设计,650W的比例相同,瓦数不同,仅供参考。
交叉负载主要考核电源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同样输出电压必须在Intel ATX12V规范规定的±5%的范围内,电压偏离额定值越小越好。负载调整率即电压随负载变化的波动情况,数值越小则电压稳定性越强。
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的交叉负载电压表现:
4-7. 纹波及噪声 Ripple & Noise
纹波和噪声(Ripple & Noise)是电源直流输中的交流成分,一部分可能是交流电经过整流稳压后仍然存在的交流成分,一部分则是电路晶体管本身所产生的开关纹波和噪声,如果用示波器观察就可以看到电压像水波纹一样波动,所以叫纹波。过高的纹波会干扰数字电路,影响电路工作的稳定性。
Intel ATX12V v2.52中规定,+12V、+5V、+3.3V、-12V和+5Vsb的输出纹波与噪声的Vp-p分别不得超过120mV、50mV、50mV、120mV和50mV。本测试主要针对12V、5V、3.3V和5Vsb,对-12V不作要求。测试使用数字示波器在20MHz模拟带宽下按Intel ATX12V v2.52规范给治具板测量点处并接去耦电容进行测量。
测试选择了有意义的8个档位,50W代表桌面待机的情况,100W代表办公和上网时的情况,超载代表高端单显卡游戏的情况,满载和拉偏则是测试电源各路最高负荷时的情况。超载纹波是考验电源在123%超负荷工作时的纹波情况。
50W、100W、300W、650W、800W测试电流配置情况同均衡负载,12V拉偏、5V拉偏和3.3V拉偏的电流配置则同交叉负载测试中的3档满载极限拉偏。
示波器截图
下图分别为电源的低频、高频纹波截图,通道1、2、3、4(黄色、青色、洋红、绿色)从上往下依次是12V、5V、3.3V和5Vsb的纹波,电源处于满载状态。
800W超载纹波截图
4-8. 浪涌电流、开机时序、掉电保持时间 Inrush Current, Rise Time, Hold-Up Time
4-8-1. 浪涌电流 Inrush Current
浪涌电流(Inrush Current)是指电源接通AC交流电的瞬间流入电源的最大瞬时电流,由于对PFC电容进行迅速充电,所以该电流的峰值要远大于正常电源工作状态下的输入电流。过大的浪涌电流可能会损坏保险管、NTC热敏电阻、整流桥、AC开关等器件,严重时会导致空气开关、断路器跳闸。
测试条件为满载、264Vac 63Hz输入、90°开机。
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的开机Inrush Current浪涌电流测得132A Peak-Peak。电源工作正常,没有元器件烧毁。
4-8-2. 开机时序 Rise Time
开机时序,也称之为上升时间(Rise Time)测试,主要是电源开机时各组电压的启动时序是否符合下图Intel ATX12V标准,T2(12V 5%~95%上升时间)应处于0.2~20ms,T3(12V to PWR_OK)应该处于100~500ms之间,T2、T3超出区间,则开机可能会出现无法点亮的情况。
测试条件为拉满负载开机,使用示波器观察电压有无过冲现象,主要解决一些用户对于电源可能损坏主板、显卡之类的担忧。
通道1黄色通道为12V,绿色通道为PWR_OK,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开机电压平稳,没有异常、过冲,从1.4V上升到11.6V耗时11.2ms,T3为132ms。T3<150ms是Intel PSU DG 1.42即ATX12V 2.52标准的特性。
4-8-3. 掉电保持时间 Hold-Up Time
掉电保持时间(Hold-up Time)指的是AC掉电后主要的DC电压输出值跌出5%的时间,按照最新的Intel ATX12V v2.52规范,T5 (AC loss to PWR_OK hold-up time)必须>16ms,说人话就是PWR_OK(Power-Good)的掉电保持时间要大于16ms,同时T6(PWR_OK inactive to DC loss delay)必须>1ms,即DC电压的掉电保持时间比PWR_OK还要+1ms,来保障其他硬件维持运转,总结起来就是PWR_OK必须>16ms,12V/5V/3.3V等DC电压必须>17ms。
有足够长的PWR_OK掉电保持时间,意味着面临16ms以内的AC掉电或者切换到UPS的间隙,电源能够维持电脑运转信号而不至于出现关机或者重启的情况,同时,比PWR_OK保持时间还长的DC保持时间维持了其他硬件的正常工作,否则其他硬件可能会出现来不及采取例如机械硬盘磁头归位、SSD掉电保护等应急措施。掉电保持时间不单对于电源从AC切换到UPS的间隙有益,也适用于其他诸如电网切换等情况。
掉电保持时间的测试条件为电源满载,230Vac输入。
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的保持时间测试结果如下表:
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在满载的情况下可以满足Intel ATX12V的保持时间要求。
示波器截图及对比:
从上往下的示波器截图依次为12V、5V及PWR_OK的掉电保持时间截图。
4-9. 动态测试 Dynamic Test
由于CPU/显卡功率暴增,在2018年的1.1版本评测标准中我重新加回动态测试(Dynamic Test)。动态测试在Intel ATX12V规范中也称“直流输出瞬态响应测试DC Output Transient Test”。
上面传统的静态测试项目是模拟电脑功耗处于稳态时电源的各种情况。举个例子,电脑满载稳定消耗功率300W,从静态测试结果就可得知,此刻A电源的12V电压在12.038V,输出纹波在9.2mV,风扇转速0RPM。
然而,电脑在实际使用中功耗值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比如CPU频率、负载发生瞬变,功耗从PL2瞬间跳变到PL3,保持10ms;游戏中显卡的负载有高达2、300W甚至更高的瞬变。
传统静态测试分析,都是不需要考虑功率动态变化的,然而实际受到电路补偿特性、线路阻抗、元件阻抗等因素的影响,电源的输出电压通常随着负载的增大而略有下降,当负载撤去,输出电压有一个回升的过程。
以下图分析,当负载从I/R-1瞬时跳变到I/R-2时(称为“负载瞬变”),电源的输出电压会从Vs-1下降到Vs-2,像是下了一层台阶。由于电源的响应速度有限,实际的电压会像下图一样存在一个过冲——回调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电压的变化幅度通常要高过电源的负载调整率所显示的电压变动幅度,也就是说,在负载从I/R-1上升到I/R-2的过程中,输出电压先是跌落到比Vs-2更低的电压Vpk1,然后逐渐回调直到稳定在Vs-2。
反之当负载从I/R-2下降到I/R-1时,输出电压会从Vs-2爬升到Vs-1,这个过程同样会出现一个高于Vs-1的上冲电压Vpk2。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确保电源在瞬变发生过程中不触发OPP关机、不重启、不发生故障,测量到Vpk1和Vpk2两个上下冲电压幅值。
ATX12V规范中的DC Output Transient Test定义了动态测试中负载变化率是从50Hz到10kHz,电压输出的偏离允许值为±5%,目前我们只对瞬变幅度大、变化率高的12V进行测试,±5%对12V来说就是不能超出±600mV的范围。
同时,我们还需要测量电压从负载发生瞬变到电压稳定下来所消耗的时间Tr1和Tr2,我们称之为电压恢复时间(也称电压重建时间),这一个参数直接反映了电源的动态性能。Intel规范对此参数并无要求。
基于实际的CPU、显卡需求,对不同瓦数的电源进行了2档的动态测试,小瓦数电源只进行阶段1的测试,大瓦数电源增加阶段2的测试:
测试负载变化率分为10Hz、50Hz、100Hz、1kHz、10kHz等5个档。目前以测50Hz、100Hz做为主要性能区分,1kHz、10kHz不强调,若有电压上下冲幅值超标或者波形混乱再单独提出。
目前所有650W以上电源都进行阶段2的动态测试。
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的动态测试情况:
@100Hz
Tr1:约1.34ms,Vpk1:-56mV;
Tr2:约1.32ms,Vpk2:552mV;
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在动态测试中的电压过冲、欠冲平均幅度在310mV左右,电压过冲稍高,接近600mV的边界,但没有出界,电压恢复时间平均在1.33ms以内,拿到A-不错的评价。
4-10. 保护功能评价 Protection Features Evaluation
保护功能测试目前包含过功率测试(OPP, Over Power Protection)、过流保护测试(OCP, Over Current Protection)和短路保护测试(SCP, Short Circuit Protection)。
过功率测试(OPP, Over Power Protection):电源从接近满载逐步增加输出功率,超载到电源无法工作切入保护状态,不限于重启或者关机,得到电源的过功率保护点,这个过程电源必须能够切入保护状态,如电源没有OPP保护,则可能会炸毁或者损坏其他硬件。
过流保护测试(OCP, Over Current Protection):Intel ATX12V的强制要求项目,要求电源必须把过流保护点设计在安全电流范围内。触发过流保护时电源的输出应当被切断,推荐的过流保护方案是将电源锁定在关断状态。达到过流保护点之前,电源的接口、线缆和其他组件不应当熔断或者损坏。
短路保护测试(SCP, Short Circuit Protection):当任何一路输出阻抗小于0.1Ω,电源被判定为短路,必须要进入关闭并且锁定的保护状态。主要的几组输出和5Vsb的短路不应该对电源造成任何损坏,也不应当损坏或者熔断接口、线缆和其他组件。
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的保护功能测试结果如下,空载保护和浪涌保护根据实际的测试和拆解也可以判定功能正常。
5. FCP显卡兼容性认证 FCP Gaming Ready Certification
经过了一年的研究,我们对于显卡的工作模式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对于大功率高端显卡可能触发电源重启、关机、黑屏故障的原因和机制已经明确。
在FCPOWERUP科普文『不看可能会翻车,显卡瞬时功耗及电源重启之谜』中我已经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当然在写上述文章时我本人对显卡和电源的一部分工作机制还欠缺了解。
在这之前,我做了二十几张显卡和近三十款测试软件/游戏的测试,找到基本的规律和游戏平台对电源的需求上限,并且以此来考验我评测过的中瓦数电源,以验证电源能否稳定运行,与高端板卡的兼容性如何。这一部分,是电源-显卡兼容性问题科普终结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目前电源评测的重要章节,通过测试的电源可以获得FCP电源-显卡兼容性认证(FCPG 2020, FCP Gaming Ready Certification)。
使用的测试平台配置如下:
配置 | 型号 |
---|---|
处理器 / CPU | Intel i9-9900K @5GHz |
主板 / MB | ASUS ROG Maximus XI APEX |
内存 / RAM | Kingston DDR4-4000 8Gx2 @4266 |
固态硬盘 / SSD | Samsung SM961 256G / Samsung 970EP |
显卡 / Graphics Card | ASUS ROG Strix 2080Ti O11G |
AMD Radeon RX Vega 64 Liquid Cooling | |
散热器 / Cooler | NZXT Kraken X72 + GentleTyphoon GT3000 x3 |
显示器 / Monitor | DELL U2720QM / U2518D |
示波器 / Oscilloscope | Tektronix MDO3014 |
电流探头 / Current Probe | TCP0150 + TCP0030A |
操作系统 / OS | Win10 |
测试软件 / Benchmark | LinX 0.65 |
Furmark 1.20.8+ | |
3DMARK | |
Heaven 4.0 |
测试平台实物如下:
其中A卡选择了功耗最高的单芯片单卡公版Vega 64LC水冷版,N卡选择了功耗最高的单卡NVIDIA RTX2080Ti ,实物选择的是ASUS ROG Strix 2080Ti O11G。整机跑起来的峰值功耗可以突破千瓦。
显卡兼容性级别 | 显卡峰值功耗 | 代表显卡 |
---|---|---|
A+ | 800W+ | AMD Vega 64 / Vega 64 LC |
A | 750~800W | NVIDIA RTX2080Ti / AMD Vega 56 |
B | 600~650W | NVIDIA 1080Ti / AMD Radeon VII |
C | 550~600W | NVIDIA 2080 / AMD R9 Nano / HD7970 |
D | 450~550W | NVIDIA 2070 Super / AMD 5700XT / NVIDIA 980Ti / 780Ti / AMD 590 / 470 |
E | 300~450W | NVIDIA 2060 / AMD 5700 / 580 4G / NVIDIA 970 / GTX480 |
F | 300W- | NVIDIA 1660Ti / AMD HD7850 |
通过对电源拉载以上平台,进行拷机软件测试,如果有不稳定的情况,比如触发重启、关机、黑屏等,则测试无法通过,降低到下一个档进行测试。
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的测试结果如下:
显卡 | 测试程序/操作 | 通过测试 |
---|---|---|
AMD Radeon RX Vega 64LC | LinX0.65 + Furmark 1.20.8 | X |
AMD Radeon RX Vega 64LC | LinX0.65 + Heaven 4.0 | X |
AMD Radeon RX Vega 64LC | 3DMark TimeSpy Stress | ✓ |
ASUS ROG Strix 2080Ti O11G | LinX0.65 + Furmark 1.20.8 | ✓ |
ASUS ROG Strix 2080Ti O11G | 3DMark TimeSpy Stress | ✓ |
其中最严格的一项测试是拉载i9 9900K+AMD Radeon RX Vega 64LC运行LinX0.65 + Furmark的测试,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在测试中重启,此时峰值功耗达到了1124W,超过电源的OPP过载保护点910W将近200W。从示波器截图看(通道1为显卡输入电流、通道4为CPU输入电流)显卡功耗+CPU功耗 ≈ 1124W。脉冲宽度约500μS。
按照测试,在不通过测试的情况下会进行下一档功耗的显卡测试,通过即可拿到对应的评价。
通过过载测试可以发现,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的OPP过载保护点在约910W,接近140%,触发时间约2.54ms。
总结以上的测试,酷冷至尊MWE Gold V2 650W获得FCP电源-显卡兼容性认证A级(FCPG2020, Gaming Ready Certification)。
用来带i3+4个机械硬盘,是不是只要是dc-dc的都可以?
@百年修仙: 没有这种强制要求,只是说有DC-DC的电源电压稳定性相对好,在5V使用较多的环境(比较多机械硬盘),不会牵涉到12V或者是12V波动的时候不会牵涉到5V
这款的550w会不会缩比较多?看1111那时候的车价和650w的居然差了130
大神测一个ne650吧,最近想入手呢。七年换新,价格不错。
@诶嘿诶嘿: 测过了,保持时间挂科,-12V纹波偏大
看了评测后感觉V2版确实有进步。比较关心的是850W版本何时上市呢?
请问振华的leaderx 3怎么样呀?
文章最后给的峰值电流明显超过了测量得到的几款电源过功率保护点,但只有部分电源触发保护。好像暂时还得不出峰值电流一定触发电源保护的结论,至少还和持续时间有关。(脉冲一般取半峰宽吧,站长一直取底部最宽时间不太合适。就算0.9倍峰值,时间也只有站长给的十分之一。)
站长给CPU,显卡超频为了测更高的峰值电流能理解,但最好把有效值也标出来,如果符合大众认知不也增加可信度?(文章最后面示波器截图里的显卡12v供电电流有效值为35A,如果可信的话,再加上pcie插槽供电整卡功耗450w以上。)
采样率不够确实可能测不准峰值电流,但是电源它自己的“采样率”够检测出这个峰值电流吗?站长测的好几款电源的保护点明显低于峰值电流,不还是没进保护。
既然有些650w电源可以通过测试,那是否可以认为峰值电流导致的问题只是部分电源厂商对新硬件供电要求的优化不够。至于站长说的减少电源寿命,严格来说要做老化测试。
如果站长做这些测试都是义务劳动,那上面都当我在放屁。但假如站长是准备建立自己的测试标准来薅贴牌商羊毛,那这些问题站长还要在后续文章里面讲一讲。
DIY市场最重要的是营销,你不说,他不说,谁知道这些厂商是怎么给自己家电源功率定义的,不同厂商的定义方法又相同?不结合具体电源型号,你给DIY客户推荐电源功率意义有多大?
站长把功率器件列出来,懂得人自然知道这电源的上限在哪,不懂的人你再怎么讲他也只会以为自己理解了。新的功率器件推广之前,DIY电源不会有什么大改变,厂商唯一的目标只剩怎么降低成本。靠堆料的高端电源毕竟只是少数,等新器件,新拓扑结构推广以后,这些靠堆料的老电源估计也没人追捧了。
站在厂商角度,推荐大功率没有风险,而且可以溢价更高。但口袋深度只有自己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器材党,希望站长理解一下那些质疑你的人。
@yuri: 应该是发在850w电源评测里面的,发错了
@yuri: 还有这个新12接口,明显规格小一号,连线规也小一号,凭啥每pin允载电流反而变大,这些标准可信吗
@yuri: 瓶颈一直在端子不在线材,老黄的图纸给的端子就是9A规格,那是超前的规格,成本巨高,而普通mini-Fit端子的规格只有6-8A,高端的合金端子会大一点。
@fcpowerup: 查了下,应该是同一规格不同工艺的端子允载电流不一样。molex,mini fit系列(4.2间距)最大13.5a、16awg,micro fit系列(3.0间距)最大8.5a、18awg。micro系列有一款最大10.5a,感觉不太靠谱,大电流就这一款镀锡的,其他800+款都是镀金的。公版卡虽然供电接口虽然是降级,但应该还是够用的,但是为了节省pcb面积立起来用可真违和。
@yuri: 上面说的是female端子,实际每PIN电流还受板载接口的限制,就不查了。工艺主要是镀层金属材料和厚度的区别,主体都是磷青铜高强度改性金属。
@yuri: 可以,难得有网友看懂了并且有交流的水平,后面会回答你的问题。